首页 > 实时讯息 >

浦东航头“揪心桥”不再揪心,多亏了这把“金钥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21:12:00    

“感谢人大代表为普通百姓发声,切实解决我们的实际问题。这座令人担忧的‘揪心桥’再过两个月就将修缮完工,到时候我们再也不用为过桥而提心吊胆了!”近日,航头镇海洲桃花园小区的居民程阿伯望着正在施工的桥梁维修现场,欣慰地表示。

程阿伯提到的“揪心桥”坐落于浦东区级河道咸塘港(航头段),是一座钢索结构的人行景观桥,连接着海洲桃园居民区与咸塘小镇商业街。这座通体洁白的桥梁在咸塘港的水面上显得格外醒目,每当水波荡漾时,桥影与波光交相辉映,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因此,周边居民亲切地称其为“彩虹桥”。

近几年,由于缺乏必要的日常维护,桥梁部分结构出现锈蚀,桥面局部区域也出现破损,这座居民口中的“彩虹桥”成了周边居民出行的“揪心桥”。

“开门听”“上门访”,倾听群众“心头事”

随着“彩虹桥”安全隐患的日益显现,周边居民多次向小区人大代表联络点反映问题,希望通过人大代表发声,并强烈呼吁相关部门尽快采取行动进行修复和维护。

针对群众呼声与关切,航头镇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把“金钥匙”插入基层治理实践的“锁眼”之中。选区人大代表在“开门听”“上门访”等联系群众的过程中,认真聆听每一位居民的心声,详细记录下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代表们意识到,这座桥梁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承载居民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象征。在实地考察桥梁状况时,代表们发现桥梁的锈蚀和破损程度比居民描述的还要严重。

“代表议”“人人商”,共商群众“身边事”

“彩虹桥”全长54米、宽6米,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还兼具景观价值,是连接海洲桃花园居民区与咸塘小镇、沪南公路的重要人行桥梁。该桥由小区开发商于2009年建造。然而,在海洲桃花园项目销售完成后,开发商并未将桥梁移交给区河道管理部门,致使桥梁的管理和维护出现责任真空。此外,桥梁位于小区之外,且服务对象不限于小区居民,小区维修基金无法覆盖。同时,咸塘小镇管理方运营不善,也无力承担起桥梁维修和后续维护工作。

面对责任主体缺失、资金来源匮乏的困境,航头镇在前期扎实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彩虹桥”的修缮工作,积极开展“群众提”“代表议”“人人商”的议事活动。属地航南社区党委与镇相关职能部门、人大代表及居民代表等共同商议,深入探讨“彩虹桥”的修缮方案。经过多轮讨论与协商,最终形成了一个集思广益的修缮方案,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社区党委与职能部门联合向镇政府提交了《关于咸塘港航道桥梁立项维修及移交养护事宜的申请》。

“马上办”“办实事”,办好民生“上心事”

群众有所呼,代表有所应。收到申请后,航头镇严格遵循“三重一大”决策流程,迅速落实专项财政资金,并安排相关部门负责后续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修缮后的桥梁能够持续得到有效管理。

选区人大代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镇城建中心等部门现场“面对面”办公,通过实地视察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对项目进行重点跟踪督办,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施工期间,选区人大代表对整个修缮过程进行持续的跟踪监督,确保项目不仅能够“好事办好”,而且能够“实事办实”。

从意见诉求到治理建议,从民意表达到共治共管,困扰该片区群众已久的出行“揪心”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彩虹桥”将于今年6月底前以焕然一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居民们面前。

航头镇以“桥”为纽带,密切了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将“民声”转化为“掌声”,将“揪心桥”转变为“连心桥”。近年来,航头镇通过党建引领带动社区治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中的实际作用,不断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广度、深度和感受度,办实事、解民忧,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接下去,航头镇将继续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搭建更多的为民服务“连心桥”,将群众的“诉求清单”转化为“满意答卷”,努力构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和谐共治新格局。

原标题:《浦东航头“揪心桥”不再揪心,多亏了这把“金钥匙”》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