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技术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泰州海陵“三水”被插上腾飞翅膀

“罗氏沼虾”种虾孵化箱
扬子晚报网3月31日讯 (通讯员 吴驰 蔡泷锐记者 王国柱) 这里的“三水”特指位于泰州海陵农业开发区“水稻”“水产”“水禽”三种产业。近日,泰州市海陵区委宣传部组织媒体采访团走近泰州海陵“三水”,领略该市农业园区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发展成果。
作为江苏省首家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园区之一,泰州市海陵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出台专项政策,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为种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投资1100万元,是园区搭建的种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水禽技术体系专家科创工作室、泰州市水产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研究院、伊农粮品谷物食品产业(江苏)研究院、泰州早茶孵化基地等多个项目、团队在这里入驻,成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的培育摇篮。
红旗种业公司由早先的红旗农场脱胎而来,1962年,南京军区27军81师进驻农场,开始对这里军垦,1976年交由地方,后逐步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红旗种业是“新三板”挂牌企业,致力推动优良水稻品种研发和推广,泰香粳1402、南粳5055和泰优950等优质稻麦良种闻名遐迩,公司实现了常规水稻品种南北市场全覆盖,“红旗种业凭借这些‘泰稻泰麦’品种破圈,并走出国门,我们应该发挥红旗品牌效应,让‘中国碗’装上更多‘泰州粮’。”

淡水大黄鱼介绍
在园区内的江苏鼎和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罗氏沼虾培育场,媒体一行被深深震撼到了。在培育箱内,硕大体型的种虾,挥舞着湛蓝色的大钳子横冲直撞,这就是公司选育的新品种——罗氏沼虾“苏沪1号”。据介绍,罗氏沼虾“苏沪1号”由该公司联合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海洋大学、泰州市农科院等多家单位选育而成,品种选育从2015年开始,历经5代选育而成,再经连续两年的新品种中试,到2023年申请新品种,2024年获得农业部审批通过,历时8年时间。
“一只母虾抱籽一次,虾籽数量可达到1万只。虾籽培育成虾苗后,一万只虾苗可售三四百元,一只母虾一年可抱籽数次,创收上千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罗氏沼虾,园区内好润生物产业集团养殖的淡水大黄鱼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00多条性腺已经成熟的淡水大黄鱼即将进入孵化区,成为这个基地第一茬的种鱼,待到养殖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年产淡水大黄鱼鱼苗1亿尾。
园区内的国家水禽基因库,是由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的国家首批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水禽资源基因库之一,为我国开展水禽种质创新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秉持“守陈”与“出新”原则,基因库构建了以活体保种为主、生物信息保种为辅的保种技术体系,参与完成了扬州鹅、渝州白鹅、黑羽番鸭等品种(配套系)培育工作,推广优质良种水禽3000万只,直接经济效益达3亿多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校对 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