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共产党的重庆故事 | 超大城市 治理有“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9:09:00    

4月21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重庆市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的实践”专题宣介会在渝召开。六位在重庆生活、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逐一上台,生动讲述了自己的奋斗故事。

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科研处综合科科长徐龙、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社区工作者陈莉分享的故事名为《超大城市 治理有“数”》。

徐龙:大家可能好奇,为什么我俩会同时站在这里。

陈莉: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但在城市这个复杂庞大的体系中,我们一个管理着城市的交通大动脉,一个管理着城市的神经末梢,对数字建设给城市治理带来的改变有着深切体会。

徐龙:交通拥堵是全球都面临的“大城市病”。2014年,我曾在重庆最大的商圈——解放碑商圈临江门交通岗亭值过勤。每天,来自11个方向的车流从这个路口汇合分流,这里成了有名的堵点。严重的时候,通过路口需要半个小时,车流长达数公里。

陈莉:我的工作是服务社区的900多位居民。2023年,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每天走街串巷,步数超过3万步。我们社区老人多,占了三分之一,其中不少是独居老人。虽然我和我的同事们整天泡在社区里,但对独居老人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往往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

▲沙坪坝区小龙坎正街石碾盘路口的“多车联动掉头” 沙坪坝区公安分局供图

徐龙:2023年4月,数字重庆建设启动了。我被调到工作专班,负责开发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体系。我们整合了6800公里城市道路、3400个路口、2900组信号灯等交通要素,通过潮汐车道、定向车道、可变车道等精细管控措施,实现了交通智慧管理。如今,临江门路口即便车流量比10年前翻了一倍,但交通却更有序,拥堵状况大大缓解。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10月1日国庆节的严峻考验:早上7点刚过,高速公路出城方向车流量剧增,达到每小时5600多辆,比平时翻了近一倍。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立马作出反应:给指挥中心发出预警,启动应急预案;自动调整周边道路信号灯时长、疏导上高速的车流;发指令给周边交警队、精准派警上路指挥;与导航软件联动,向车主发送避堵推荐线路……当天,虽然出行车辆比往年多了5万辆,但拥堵时间反而下降了1个多小时。

像重庆这样的超大城市,人口密集,地形复杂。中心城区37座跨江桥梁、22座穿山隧道、300座立交桥,连导航都会迷路。智慧交通为破解超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世界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陈莉:是的,数字重庆建设也让我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重庆建成了“市-区县-镇街”三级贯通的超大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我们每个社区工作者的智能手机上都多了一个APP,通过这个APP,我们既可以接收下发的工作任务,又可以上报居民反映的问题,还可以对辖区化粪池、燃气管网等风险点进行隐患监测。有了这个数字应用,就像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我对我所服务的几百户居民需求情况了如指掌,更能和其他部门一起协同处置问题。

去年3月的一天早上,我手机里的APP突然响起提示,我接到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发来的“红色紧急工单”:山水景园小区69岁的独居老人周爷爷,手环监测心率骤降到每分钟40次。5分钟后,我和社区医生、救护人员赶到了周爷爷家。与此同时,街道基层治理中心给交巡警指挥中心发送了信息,在警车的护送下,原本20分钟的路程,救护车只用了9分钟就抵达医院。经过抢救,突发心梗的周爷爷化险为夷。

数字重庆的建设不仅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快捷,还给我们重庆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徐龙:重庆的数字化建设,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一个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正向我们走来。

▲图源:重庆交巡警

(重庆广电-第1眼TV报道)

来源: 重庆广电-第1眼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