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什么?原来我们的广播体操里有这么多“干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6:40:00    

1971年,经过近3年的多次修改,创编时间最长的第五套广播体操终于正式推出。

在第五套广播体操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动作的引入。当时,有一个人甚至因为这套广播体操而走上成功之路。

1971年,在北京厂桥小学读书的李连杰,因为做操规范、优雅,被什刹海体校的教练发掘,进入该校开始学习武术。

从广播体操的舞台走向武术的殿堂,李连杰不断努力,屡次在武术比赛中夺冠。随后,他通过《少林寺》等影视作品,成了国际“功夫巨星”,谱写了一段传奇故事。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前五套广播体操的动作风格如同社会的镜子,伴随着国家发展,从初创时的稚嫩,到热情似火,再到成熟稳定。这20年堪称广播体操发展的黄金时代。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日益提高。

在这种氛围下,1981年9月1日,第六套广播体操推出了。

为积极推广第六套广播体操,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工作人员会在每天上午的特定时间,有序来到大楼前的广场做广播体操。这成了街头一道独特风景,也是那个时代集体记忆中温暖而生动的片段。

时为人民体育出版社编辑 刘沂:第六套广播体操明显地感觉比较强调美感了。这点就是比较开放了,跟国家的发展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六套广播体操推广的10年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7年,风靡世界的美国电影《霹雳舞》在中国上映,影片中令人血脉偾张、如痴如醉的霹雳舞步,给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同一时期,简·方达的有氧健美操也进入中国,成为受女性青睐的“时髦运动”。

1990年5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公布了第七套广播体操。第七套广播体操有两套,节奏和运动量各有不同,目的在于适应不同人群。

为了利于群众接受,这两套动作都被赋予了强烈的健美操色彩,尤其是第二套,但这套动作的推广效果与理想相差甚远。

而以基本体操为主的第一套动作则被广泛普及。挂图上的模特正是当年的体操王子李宁。

这时,广播体操的推广难度越来越大,各个广播电台悄悄停止了广播体操音乐的播放。一些过去坚持做操的企业、机关也渐渐结束了做操的传统。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旨在建立全民健身体系。

中国体育主管部门对广播体操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它,使之传播更广泛。

第八套广播体操主创人员 张平:我只要能上街买菜,我就能做这个广播体操。因为它属于基本体操,是老百姓最基础的一个运动。第八套大家反应很好,就是因为它动作很流畅,简单、易学、易推广。

第八套广播体操是迄今为止推广时间最长,普及最广的一套。

进入新世纪,职工群体的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又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导致亚健康状况愈发严重。“全民健身”这个词前所未有地频繁出现。

第九套广播体操创编组组长 马鸿韬: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时代出现了,大家更多的是在伏案工作,我们就针对这个时代的人所具备的特点,来进行一些编排。

2011年8月8日,第九套广播体操正式推出。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群众体育形式之一,广播体操由此得以延续。它已经变得更科学,更有健身价值。

到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新中国初期的35岁达到79岁。广播体操陪伴了几代中国人成长,更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广播体操串联起了几代人的回忆。如今,“全民同做一操”的盛况或许不再重现,但广播体操早已不只是锻炼方式,它承载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见证着中华民族蓬勃向前的生命活力!

(CCTV国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