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捡菜”到“选菜”:四川巴中“变”出新格局|开放合作看巴中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1:40:00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3月27日,四川巴中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56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99.85亿元,涉及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电子信息、文旅康养、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我们看到了政府坦诚的心态、开放的姿态和努力的状态。”四川巨星铭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波,回乡创业最深的感受,是家乡干部理念和作风的巨大转变。

正如企业家所说,从“捡到篮里都是菜”到“提着篮子去选菜”,巴中的招商思维已发生改变——巴中,正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从“秦巴腹地”迈向“开放前沿”。

巴商回家温州推介会。

链式招商:

一棵“产业树”的成长轨迹

在平昌经开区,广东联合科技的数字化纺织项目刚投产,便吸引5家配套企业跟进落户,形成从纺纱到成衣设计的完整链条。2025年一季度,平昌经开区鞋服产业产值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41%。

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链式招商,成效同样令人振奋。

“今年,我们计划在平昌经开区投资15亿元,建设高密度互联电子电路生产项目。”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艾克华表示,新项目建成后需要配套企业支持,为此,他们正在积极动员电镀液、电子薄膜、医疗电子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入驻巴中,这样既能降低项目运营成本,又能助力巴中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这些有趣的“巴中现象”,与政府的“产业树”招商图谱高度契合:以鞋服纺织为例,从纺纱、织布到成衣设计,每条分支标注着全国Top10企业名单。“我们不是盲目撒网,而是按图索骥。”巴中市投资促进局招商工作人员透露,围绕关联产业“补链强链、聚链成链”是促成多家“链主”企业落地的“法宝”。

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举办的对接活动。

巴中市委、市政府把“融圈建链”作为推进主导产业振兴壮大的“关键一招”。巴中经开区围绕工业5大主导产业、10条细分赛道,同样以“产业树”的思维方式,系统绘制“四图三库”,全力推进主导产业招大引优,以及重点企业的培育培优、延链补链。

来自巴中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19条重点产业链签约项目占比超80%,其中钠电、电子信息、鞋服纺织三大产业的年产值增速,分别达到48%、32%、26%。

“‘链式招商’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将细化产业链招商路径,加力推进以清洁能源、低空经济、精细化工、钠电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巴中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王良双介绍,2025年,巴中已明确奋斗目标:计划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5个,外商直接投资 (FDI)突破800万美元。

到福建推介产业项目吸引企业家返乡创业。

乡情纽带:

“巴商回家”的温情实践

今年1月,巴中经开区举办了一场企业新品集中发布活动,主题定为“欢迎回家·一路向新”。商协会代表、外来投资企业、重点项目参建企业、签约企业、巴中经开区重点企业代表、知名乡友等齐聚一堂。活动中,6个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总投资达22亿元。

“这些项目建成后,对于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促进巴中经开区创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具有重要意义。”巴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杰表示。

“同样的投资回报,我之所以选择回家发展,是因为这里能解决1000多名父老乡亲的就业,同时也响应了家乡政府的召唤。”3月16日,川货郎巴中食品公司负责人陈卫东在2025年“巴商回家”(温州)推介会上动情地说。这场活动吸引了200余名在外巴商参与,现场签约鞋服纺织、食品加工项目5个,总投资12亿元。

乡情牌,已成为巴中招商的“独门秘籍”。2024年,通过“一封家书、一场座谈、一套政策”组合拳,327名巴商带着47个项目返乡,总投资达68亿元。巨星铭创科技集团便是典型代表,董事长黄波将西部最大铝制新材料生产基地落户巴中,2024年产值突破5亿元,带动本地就业超800人。

巴中经开区企业幸福中心。

“我们不仅要让巴商回家,更要让他们成为‘城市合伙人’。”巴中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朱晓聆,多次在省外的投资推介会上表达这样的观点。为了迎接“归雁”,巴中不仅设立了招商引资工作常态交流平台,还建立了招商引资周晒账、月通报、季考核跟踪问效机制,同时集成制定产业支持新政策,推动巴商回乡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同频共振。

为留住“归雁”,巴中还创新推出“企业幸福中心”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已打造出8个“企业幸福中心”。巴中市政府在成都高新区设立的离岸孵化中心,提供“研发在成都、制造在巴中”的一站式服务,已吸引12家科技型企业入驻。

已落地巴中的浙江运达新能源产业项目。

开放破壁:

不断扩大的“城市朋友圈”

2024年秋天,第22届光雾山红叶节“火”到了国外:光雾山红叶美景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巴黎东方中心的艺术装置前,法国游客排队扫码领取“红叶明信片”。光雾山景区还借力数字化升级,通过AI算法精准推送旅游路线,2024年的境外游客占比提升至8%。

这场全球营销,为巴中带来12国客商、签下3个外资项目。其中,中意山地运动基地计划投资5.8亿元,由意大利企业与巴中联合开发山地运动、森林康养等文旅项目。

“只有打开心门,才能真正走出山门。我们每一次外出招商,都是一次精准的城市营销。”巴中市投资促进中心副主任张微告诉记者,通过对“城市IP”的深度开发和精准营销,巴中找到了开放破壁的全新路径,同时也打开了对外合作的广阔天地。

现代中药全产业链项目签约。

高质量的开放,离不开高效的通道开放,也离不开科学的产业布局。

在交通基建领域,巴南高铁的通车将成都、重庆纳入巴中的“2小时经济圈”,汉巴南铁路枢纽的加快建设,将让巴中成为北上出川的要冲。产业布局上,9个产业生态圈、19条重点产业链的规划,使巴中既能承接沿海地带及成渝地区的产业转移,又能培育低空经济、森林碳汇、先进材料等产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在市外,我们设置有6个驻外机构,还成立区域经济合作分局,出台了系列配套措施,实现了工作聚焦,突出了主业聚焦。”张微介绍,如今,除了招商员,他们还是商企协会联络员、企业产品推销员、金融政策服务员。

机制不断优化,优势逐渐凸显,项目纷至沓来。恩阳区引入的上海势航科技智能网联和高级辅助驾驶生产基地项目,是全市工业基金资本招商落地的首个工业项目;平昌县引入的广东联合科技高端纺织品低碳数字化制造项目,是平昌县发展鞋服纺织产业集群的关键基础和核心环节,为平昌鞋服纺织全产业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项目既有优势产业的延链,也有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希望,同已经在巴中落地的项目和企业一样,都是推动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坚实力量。”随着城市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巴中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王良双对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充满信心。(巴中市投资促进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