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业务板块表现不佳、研发费用缩减,健康元去年营利双降
4月7日晚间,健康元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1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6.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7亿元,同比下降约3.90%。这也是继2023年业绩收缩后,健康元连续第二年出现营利双降的情况。
化学制剂等业务板块表现不佳
健康元披露,报告期内公司整体营业收入和利润面临压力,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化学制剂板块因2023年高基数、产品纳入集采以及医保降价等因素影响,营收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营业收入受产品降价、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而略有下降;中药制剂板块主要由于2023年新冠疫情以及持续的流感,形成较高的销售基数,而2024年市场需求有所回落,导致营收下降。
相关业绩数据显示,健康元(不含丽珠集团、丽珠单抗)实现营业收入41.4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约9.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0亿元,同比下降约31.83%。其中,处方药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3.75 亿元,同比下降约30.83%;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实现销售收入20.25亿元,同比下降约2.63%。
丽珠集团、丽珠单抗也是健康元的重要板块。截至报告期末,健康元直接及间接持有丽珠集团45.96%股权;持有丽珠单抗54.52%股权。
报告期内,丽珠集团(不含丽珠单抗)实现营业收入117.66亿元,同比下降约6.03%,尽管营收有所下降,但仍为健康元贡献净利润约10.64亿元。不过,丽珠单抗却处于亏损状态,其对健康元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约为-2.91亿元。
这也是近年来,健康元第二次出现营利双降的情况。健康元2023年年报显示,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6.46亿元,同比下降2.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43亿元,同比下降3.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74亿元,同比下降3.18%。彼时营利双降,也是化学制剂和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等板块表现不佳所致。
保健食品板块仍是亮点
公开资料显示,健康元成立于1992年,早在2001年6月,公司就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健康元是丽珠集团的控股股东,二者的最终实控人均为朱保国。
20世纪90年代,朱保国凭借太太口服液积累了原始资本,一度成为与“脑白金”史玉柱齐名的“保健品大王”,随后他决定转型向医药行业发展。2001年6月,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3年,太太药业改名为健康元。
健康元主要从事医药产品及保健品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中药制剂、诊断试剂及设备、保健食品等多重领域。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化学制剂和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等业务板块表现不佳,但保健食品板块仍是健康元的亮点。
2023年,在健康元业务板块中,保健食品营收同比增长61.56%至1.96亿元,占比虽不高,但同比增长迅猛。这也是健康元业务板块中唯一的亮点。对此,健康元曾表示,保健食品板块通过持续升级线上线下互相渗透和协同发展的市场策略,搭建完成了以用户为核心驱动的数字营销体系,销售实现快速增长。
2024年,健康元保健食品及OTC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97亿元,同比增长约53.91%。健康元透露,其保健食品与OTC板块利用小红书、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内容渠道,通过达人推荐、健康科普、达人直播带货等方式创作优质的内容触达用户,驱动品牌全渠道的销售增长。
以价换量未显成效
随着化学制剂和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等业务板块的产品销量下滑,健康元也在培养新的“选手”,并将目光放在呼吸系统用药上。
为快速打开国内市场,健康元的呼吸系统用药参加国家集采。继“雾舒”“舒坦琳”“丽雾安”三款吸入制剂产品中标第五批国家集采、“特瑞通”中标第七批国采,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亦在第九批国采中顺利中标。
但中标国采并未实现以价换量。2024年,健康元呼吸领域实现销售收入10.97亿元,同比下降约36.98%。目前,健康元已手握10余款呼吸疾病创新药,正加速推进临床。其中,进展最快的当数抗流感创新药“玛帕西沙韦”,该药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申请已于2024年8月获得药监局受理。
此外,2024年健康元的研发费用也在缩减,为14.35亿元,同比下降13.62%。
当前业绩放缓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缩减是否会对研发项目进展产生影响?产品纳入集采后,以价换量未显成效,公司如何看待?未来公司将采取哪些措施提振业绩?4月8日,新京报记者向健康元发送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