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主题业绩差高达50%:申万菱信、永赢旗下部分医药基金缘何仍跌超10%
创新药板块走强背景下,医疗主题基金纷纷“回血”。
据Wind统计,截至4月14日,超七成医疗主题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率为正;其中,中银港股通医药A、平安医药精选A、鹏华医药科技A、富国医药创新A等14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基金今年内的回报率超过30%。
但也有少部分主题基金未能抓住本轮行情。例如,永赢医药健康C、申万菱信医药先锋C今年以来的回报率仅为-12.82%、-10.24%。
事实上,不只是近期,从最近三年的业绩表现看,医疗主题基金的投资能力也呈现出较大差异。
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主题基金的业绩表现之所以呈现较大分化,与基金经理的选股、择时能力存在差异有关。产品业绩较弱的背后,或许反映出基金经理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

首尾相差近49%
今年一季度,A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的上涨,为一众主题基金的净值增长创造了机会。
截至4月14日,在277只Wind医疗主题基金中(成立于2025年1月1日之前),有113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率超过10%,占比约为四成。
其中,业绩表现较好的中银港股通医药A、平安医药精选A、鹏华医药科技A、富国医药创新A,今年内的回报率分别达到36.03%、35.83%、35.17%、30.62%。
同期,这四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16.76%、-0.69%、-1.46%、8.46%。
“在政策支持与行业景气度提升背景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子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相关企业股价上涨。如恒生创新药指数一季度的涨幅接近32%,带动了挂钩该指数的基金表现。部分基金通过重仓创新药龙头股获得超额收益。”格上基金研究员焦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焦冰谈道,主动管理型基金通过高集中度持仓和精准捕捉高景气赛道实现超额收益。若基金经理及时布局创新药、医疗科技等细分领域,则大概率跑赢被动指数基金。
此外,随着基金市场风格切换,也为医药主题基金的“回血”带来助力。焦冰指出,近期,消费与医药板块成为资金新流向。市场对低估值医药板块的重新定价也推动了基金净值修复。
与此同时,在年内业绩排名前10主动权益基金中,也出现了多只医药主题基金。
例如,据Wind统计,截至4月14日,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华安医药生物A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分别为48.45%、40.30%、38.79%,目前在主动权益基金年内回报率排名中位于第3名、第6名、第8名。
不过,截至2024年12月底,除了永赢医药创新智选的资产规模超过1亿元,其他两只产品为典型的“迷你”基金,且均为规模在1000万元左右的发起式产品。
虽然迎来多个利好因素,但有少数医疗主题基金仍处于“浮亏”状态。
例如,据Wind统计,截至4月14日,永赢医药健康C、申万菱信医药先锋C今年以来的回报率仅为-12.82%、-10.24%,同期,这两只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58%、0.67%。
此外,泰康医疗健康C、建信高端医疗C也跑输了业绩基准收益率。这两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回报率分别为-5.26%、-3.81%。
对于医疗主题基金跑输业绩基准的现象,焦冰分析,部分基金经理未能及时调整策略应对市场变化。与其对标指数表现差距显著,反映了选股或择时能力欠缺。
此外,他指出,若基金投资方向与市场热点脱节,可能导致业绩落后。部分基金前期对医药板块持仓比例降低或导致其未能捕捉到后续的行业反弹。
挑战重重
医疗主题基金投资能力的差异在中长期维度上也有体现。
据Wind统计,截至4月14日,近三年回报率超过20%的医疗主题基金共有5只(仅统计主份额),依次是:圆信永丰医药健康A、鹏华医药科技A、建信医疗健康行业A、中银创新医疗A、易方达医疗保健A,其最近三年的回报率分别为47.21%、34.65%、26.05%、24.76%、20.78%。这5只基金均大幅跑赢了各自的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
按照焦冰的总结,近三年表现优异的医疗主题基金普遍有三类特点:第一,聚焦高景气细分领域。长期领跑的基金大多布局了创新药、生物科技、医疗器械等高成长赛道。
第二,高集中度与主动管理,通过精选个股获取超额收益。例如,若前期集中持仓创新药龙头,则显著跑赢被动指数。
第三,灵活调仓。优秀基金经理注重政策周期和产品周期,适时调整仓位。在行业低谷期加仓创新药,抓住了2025年估值修复机会。
同一时间段内,约有20只医疗主题基金的净值跌幅超过30%。
例如,据Wind统计,截至4月14日,最近三年,金元顺安医疗健康C、申万菱信医药先锋C、汇添富创新医药的净值分别下跌了47.99%、35.53%、31.99%。
客观而言,医药板块投资难度较大,恰恰也是检视基金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重要窗口。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指出,医药行业政策频繁调整,如医保控费、药品集采、医药反腐等,这些政策对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产生重大影响,增加了投资决策的难度。同时,医药行业内部细分领域众多,不同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差异较大。基金经理需要深入研究各细分领域,准确把握投资时机,选择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板块和个股。
“此外,医药行业内部竞争激烈,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且市场竞争激烈。基金经理需要准确判断哪些企业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对研究和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并且,医药板块在市场波动中表现复杂,估值调整频繁。基金经理需要在市场波动中把握投资机会,同时严格控制回撤,追求基金净值的稳定增长。”姚旭升谈道。
创新药行情能否延续?
4月7日当周,A股剧烈波动,医药板块出现回调,A股、港股创新药指数均呈现下跌态势。
不过,部分机构认为,本轮创新药行情尚未结束。
大摩健康产业混合、大摩沪港深精选混合基金经理王大鹏表示,尽管美国关税政策变数仍存,但从当前情况来看,药品获得豁免,预计对医药板块整体影响有限。近期大跌已较为明显地反映了关税的负面情绪冲击。医保收支稳健增长、集采政策优化、创新产业趋势延续等有利因素依旧,医药板块基本面趋势向好,板块具备反弹潜力和较好的比较优势。
王大鹏指出,后续将持续关注创新药、CXO、院内诊疗等方向。
在国金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袁维看来,医药板块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和成长进攻能力,创新药板块与地缘政治和关税风险的关联度很低,仍将是医药板块成长主线。袁维继续看好港股和A股创新药公司成长空间。
此外,平安医药精选基金经理周思聪认为,作为风险资产,创新药和AI、机器人等板块一样,受到流动性、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较大,同时投资情绪上也受外围地缘政治、美联储态度的影响,因此还是存在波动和回调的风险。
不过,周思聪预计,2025年创新药行情的回调和波动会小于前几年。“由于今年几乎全部的A股H股公司都有望进入医保放量阶段,同时今年开始整个创新药企业将陆续步入盈利期,创新药行业的高景气度将直接反应到报表上,这是机器人行业,AI行业所不具备的。这一显著的变化也将导致创新药的筹码发生显著变化,增量资金的入场将极大的熨平创新药行业的波动。”她解释。
创新药产业的高速发展是机构看好本轮行情的主要因素之一。
财通基金权益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骆莹指出,目前创新药进入到“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全球化兑现”的正向循环。政策方面,审评审批改革、支付端优化、地方扶持共同释放政策红利;产业和市场方面,创新药进入产业质变关键期、出海成效加速显现,过去几年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交易数量和金额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中国创新药开始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她也提醒,需对阶段性炒作保持警惕。其持仓严格遵循“两不原则”:不参与短期题材炒作、不追逐已脱离基本面的标的。
对于创新药板块,骆莹建议,一方面要紧密跟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另一方面需密切关注政策不确定性、海外技术脱钩等潜在风险。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