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迷信!春天6种“野菜”容易致癌,请转告家人朋友:千万别碰
“春日暖阳洒,野菜冒新芽”,每到春天,田野山间便热闹起来,不少人都热衷于去挖野菜,想着品尝这 “大自然的馈赠”。可谁能料到,这看似清新的野菜,竟可能暗藏致命危机。就拿老李的遭遇来说,简直让人痛心不已。

老李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汉子,在河北的一个宁静小山村扎根多年。他家境并不富裕,一直靠着种地和偶尔打零工维持生计。在他的记忆里,春天的野菜就是家里的 “免费粮仓”。每年春天,当春风轻轻拂过山头,田野里星星点点冒出绿色时,他就会像往年一样,扛起那把用了多年的小锄头,背上竹筐,满心欢喜地朝山上走去。荠菜、苦菜、马齿苋,这些野菜在他眼中,都是珍贵的美味。
在 2023 年 3 月初的一天,天气还有些微寒,老李裹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旧棉袄,脚步轻快地踏上了寻野菜之路。他沿着熟悉的山坡仔细寻觅,不一会儿,就挖到了半筐鲜嫩的荠菜。正当他准备返程时,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绿油油的植物,走近一看,竟是长得极为鲜嫩的 “野芹菜”。那翠绿的叶子,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老李蹲下身子,用粗糙的大手轻轻掰了掰,又放到鼻尖闻了闻,觉得气味并无异样,便满心欢喜地将它们一股脑儿全塞进了竹筐,想着今晚能给家人做顿丰盛的野菜大餐。

回到家,老李的媳妇赶忙接过竹筐,熟练地将野菜清洗干净。先把野菜焯了水,随后凉拌了一盘,又用剩下的炒了个鸡蛋。吃饭时,老李一脸自豪地跟儿子炫耀:“儿子,这可是咱山里的宝贝,比你们在城里超市买的菜强多了,尝尝!” 儿子笑着应了一声,便低头吃了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几天,老李就感觉肚子有些不对劲,隐隐作痛。但他没把这当回事,只以为是前几天干活太劳累,想着休息几天自然就好了。可到了 3 月中旬,肚子的疼痛愈发明显,尤其是吃完饭后,肚子胀得难受,还时不时有呕吐的感觉。媳妇见状,心急如焚,赶忙劝他去村卫生所看看,可老李却满不在乎地摆摆手说:“不就是闹肚子嘛,吃点药就好了,不用去医院浪费钱。”
时间一天天过去,老李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到了 3 月底,他开始频繁拉肚子,拉出来的东西黑乎乎的,还带着一股刺鼻的腥味。短短一段时间,他就瘦了快十斤,原本还算红润的脸色变得蜡黄,整个人看起来虚弱不堪。这下,媳妇实在坐不住了,硬是拉着他去了镇上的卫生院。

卫生院的医生仔细为老李做了检查,又是摸肚子,又是询问病情,随后皱着眉头说道:“这可不像是普通的肠胃炎,情况不太乐观,你们还是去县医院做个详细检查吧。”4 月 2 日,在儿子的陪伴下,老李来到了县人民医院,挂了消化内科的号。
在医院里,老李接受了一系列全面的检查。医生先是给他开了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高达 12.5×10⁹/L(正常范围 4 - 10×10⁹/L),血红蛋白却只有 110g/L(正常范围 130 - 175g/L),这表明他已经出现了轻度贫血的症状。紧接着,腹部 CT 报告显示 “肝脏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转移性病变可能性大”。为了进一步确诊,医生又安排了胃镜和肠镜检查。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正常,可肠镜却发现降结肠处有一个 3.5cm×2.8cm 的肿块,表面糜烂出血。同时,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也不容乐观,癌胚抗原(CEA)高达 45ng/mL(正常值 < 5ng/mL),糖类抗原 19 - 9(CA19 - 9)达到 78U/mL(正常值 < 37U/mL)。医生看着检查报告,表情十分凝重。
4 月 6 日,活检结果终于出来了,确诊为结肠腺癌,中分化,并且已经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医生拿着片子和报告,一脸惋惜地对老李的媳妇说:“这病发现得太晚了,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肝脏,情况很不乐观。” 听到这个消息,老李的媳妇瞬间愣住了,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而躺在病床上的老李,呆呆地盯着天花板,许久都没有说话。

医生仔细翻阅着病历,详细询问老李最近的饮食习惯。当媳妇提到老李爱吃野菜,尤其是前段时间挖了不少 “野芹菜” 回来时,医生不禁叹了口气说道:“野菜不是不能吃,但有些看似野菜的东西,实则暗藏剧毒。就拿这野芹菜来说,它和水芹长得极为相似,但野芹菜中含有的生物碱,对肝脏和肠道的伤害极大。长期食用,致癌风险非常高。你们怎么不早点来医院检查呢?这种病可拖不得啊!一定要告诉家里人,以后千万别再随便挖野菜吃了,有些看似‘天然’的东西,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危害。”
那些看似美味的 “毒野菜”
春天一到,漫山遍野的绿色总是让人忍不住想要采摘一些 “天然食材” 尝尝鲜。但大家可千万别以为只要是野生的就一定健康,有些野菜不仅不能吃,还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尤其是那些外形与常见蔬菜相似,却含有毒性的野菜。

就拿野芹菜来说,它和市场上售卖的水芹菜外形极为相似,叶子细长,茎部稍显脆嫩。但只要凑近一闻,就能发现野芹菜的味道更为刺鼻。野芹菜中含有一种名为 “呋喃香豆素” 的物质,同时还富含生物碱。这些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会在体内逐渐堆积。短时间内,可能只会让人感觉肚子不舒服,但如果经常食用,尤其是没有煮熟就吃进肚子里,这些毒素就会悄然对肝脏和肠道发起攻击。研究表明,在动物实验中,呋喃香豆素能够引发细胞突变。长此以往,与肝癌、肠癌等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别看野芹菜生长在野外,看似干净无污染,实际上却是一个隐藏在暗处的健康威胁。
除了野芹菜,像野茼蒿、灰灰菜等野菜,虽然模样诱人,但同样存在隐患。它们当中含有的草酸和硝酸盐严重超标,食用过多同样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大家下次上山挖野菜时,可千万别只看外形,对于那些认不准的野菜,千万不要轻易放进嘴里。

野菜致癌的科学缘由
野菜致癌可不是危言耸听,背后有着科学依据。以野芹菜中的生物碱和呋喃香豆素为例,当它们进入人体后,肝脏便会开始对其进行代谢。然而,肝脏的代谢能力并非无穷无尽,当毒素过多时,肝脏就会不堪重负,无法完全将其处理掉。时间一长,细胞就可能出现问题。在医学领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 “氧化应激”,意思就是这些毒素会促使身体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自由基一旦过多,就会与细胞内的 DNA 发生反应,导致 DNA 受损。如果受损的 DNA 无法得到及时修复,就有可能引发细胞癌变。
而野茼蒿和灰灰菜中的草酸和硝酸盐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草酸能够与人体中的钙元素结合,形成结石,进而堵塞肠道。硝酸盐在胃部则能够转化为亚硝胺,而亚硝胺可是被医学界公认的致癌物。从数据方面来看,国内有研究统计发现,长期食用不明野菜的人群,其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要比普通人高出 15% - 20%。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觉得野菜吃了这么多年都没事,风险其实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的,等到身体发出警报时,往往就已经来不及了。

常见的六种 “毒野菜” 需警惕
在春天,最容易遇到的 “危险野菜” 主要有以下六种:野芹菜、灰灰菜、野茼蒿、马兜铃、曼陀罗和荨麻。
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野芹菜的危害,其毒性不容小觑。灰灰菜中含有高浓度的草酸,食用过多不仅会对肾脏造成伤害,长期积累还可能增加患癌风险。野茼蒿中硝酸盐含量极高,如果处理不当,就如同慢性毒药一般,逐渐侵蚀人体健康。
马兜铃更是厉害,它含有马兜铃酸,这种物质直接与肾癌、肝癌等癌症相关联,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早已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曼陀罗虽然花朵看起来十分漂亮,但全株都含有毒素,一旦误食,可能会让人头晕目眩,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荨麻表面布满了带毒的毛刺,生吃会强烈刺激肠胃,长期食用同样会给身体埋下隐患。
这六种野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外形都较为 “亲民”,与我们日常食用的蔬菜有几分相似,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很难一眼就分辨出来。所以,专家特别提醒大家,在采摘野菜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尤其是这几种野菜,哪怕在路边看到,也不要因为好奇而去触碰。每年春天,医院里都会接诊因误食野菜而中毒的患者,少说也有几百起案例,大家可千万别让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野菜到底还能不能吃
那么,野菜是不是就完全不能吃了呢?其实也并非如此,但食用时一定要讲究方法。首先,千万不要随意去挖那些不认识的野草,对于不确定的野菜,绝对不要轻易采摘。相比之下,市场上售卖的正规野菜,如荠菜、马齿苋等,相对来说要安全一些。不过,即便如此,在食用前也一定要进行焯水煮熟等处理,这样能够去除大部分的毒素。
此外,在食用野菜时,不要长期只吃一种,最好能够多样化食用,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同时,食用量也需要控制,一次食用量不宜超过 200 克。有数据表明,野菜中的毒素含量会因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生长在路边、工业区附近的野菜,由于受到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其毒性往往更高,所以尽量不要采摘这些地方的野菜。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对于本身身体就存在问题的人群,如肝功能不好、肠胃较为虚弱的人,在食用野菜时更要谨慎小心。因为他们的身体对于毒素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一旦摄入野菜中的毒素,更不容易排出体外,从而更容易引发健康问题。医生们常说,野菜既不是药物,也并非营养品,吃错了野菜,带来的危害可能比不吃还要严重。大家如果想要品尝野菜的鲜美,可以选择一些安全的品种,并严格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处理和食用。但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而拿自己的生命健康去冒险。一定要将这些知识告诉家里人,尤其是老人,在采摘野菜时不要盲目地一股脑儿往篮子里装,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