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国九条”发布一周年 资本市场新生态加速形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1:52:00    

自去年4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发布的一年时间里,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动下,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速成型,系统性重塑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伴随着中长期资金加快入市,市场内生稳定性力量逐渐增强,投资者预期和信心明显改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资本市场正在加速形成新生态。

“新‘国九条’推出一年来,资本市场生态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表示,通过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一方面,包括社保基金、险资、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快了入市步伐,机构投资者占比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上市、增发等融资更为均衡,在平衡投融资方面成果显现。去年9月24日之后,市场赚钱效应明显提升,投资者信心得到提振。

一年来,A股市场的交投更趋活跃。从交易数据来看,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4月12日以来的251个交易日中(截至今年4月24日),A股市场的日均成交规模稳步上升,达到1.23万亿元,较2023年全年的日均成交规模(8772.29亿元)上升了40%。融资融券规模则从低点的1.37万亿元上升至目前的1.81万亿元。从市场回报水平来看,来自证监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上市公司回购规模达到1476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市场的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沪深300指数股息率达到3.4%,投资和融资更加协调的市场生态正在加快形成。

在投资端,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新“国九条”落地一年来,监管部门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全面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并创设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加快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一工具设立以来,已有超过500家上市公司及其股东获得了再贷款支持,金额上限达到了1103.40亿元。与此同时,央行已指导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开展两批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另外,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第二批试点机构总计批复试点额度1120亿元。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对记者表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的制度不断完善,如对公募基金、国有保险公司、养老金等全面实施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养老金、保险资金等稳定资金来源逐步扩大,市场内在稳定性增强,有力促进了投融资平衡。

近期,面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引发的冲击,包括中央汇金公司、全国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纷纷表态,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将加大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支持下,大量央企集团和公司也纷纷表态积极进行回购增持,这正是A股市场生态变化和市场内在稳定性不断增强的缩影。

在融资端,更好的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市场的使命。新“国九条”实施一年来,“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等配套规则先后落地,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大力度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大支持科创的金融产品服务供给。

4月17日,广州金控集团旗下广州金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低空经济)(第二期)在深交所发行,这是全国首单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公司债券。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到了1.27万亿元。在股权融资方面,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超过9成,目前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已超过4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质效明显提升。

田轩指出,一年来,资本市场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严把“入口”关,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得到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有效支持了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表示,将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尊重市场规律,切实提升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持续增强规则的透明度、可预期性,进一步完善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加力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记者 吴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