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无缘无故患脑梗塞!医生调查发现:得脑梗塞,离不开这4点
。有的患者前几天还好好地上着班、遛着弯,结果一下子就倒在地上,半边身子都动不了,家里人都慌了神。好多家属都焦急地问我,这病是不是突发的,能不能提前预防?其实啊,脑梗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它是由很多长期积累的风险因素导致的,而这些因素,往往就藏在咱们日常的生活习惯里。今天我就给大伙好好讲讲,到底是哪四件事,一步步把人推向了脑梗的 “深渊”。
先说说长期缺水这个事儿。好多人平时都不爱喝水,要么觉得接水麻烦,要么非得等口渴了才想起来喝一口。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刘大爷,他是个保安,每天工作时间挺长的。他怕上班时间老往厕所跑影响工作,所以一天下来,除了吃饭时喝点汤,就只喝两三口矿泉水。有一天,他正在值班,突然感觉半边肢体没了力气,整个人差点摔倒。同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急性脑梗。这是为啥呢?原来,脑梗很多时候都是从血液变得粘稠开始的,而身体长期缺水就是导致血液粘稠的重要原因。

血液一旦像熬得太稠的粥一样,流动起来就不顺畅,在狭窄的脑血管里就更容易 “堵车”。要是再碰上血管壁上有斑块,或者血脂偏高,那 “堵车” 的风险就更大了。研究发现,人体长期水分摄入不足,血液黏稠度会明显增加,血流速度也会变慢,血管里就更容易形成一些细小的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跑到脑部的微小动脉里,堵住了血管,脑梗就发生了。特别是中老年人,他们的肾脏调节水分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血管 “缺水” 的问题。这种 “缺水” 不像口渴那么容易被察觉,却在不知不觉中让血流变慢、血压升高,还会影响血糖代谢。所以啊,可别觉得不口渴就不用喝水,等感觉到口渴的时候,身体其实已经在向你 “报警” 了,这时候喝水只是临时 “救火”,没办法真正调节身体的状态。
再讲讲睡眠不足。现在好多人都知道熬夜不好,可没几个人清楚熬夜对脑血管的伤害有多大。脑血管特别 “敏感”,对压力和炎症的反应很强烈。我有个年轻朋友,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经常加班熬夜。为了提神,他一天能喝好几杯咖啡,白天工作紧张忙碌,晚上睡觉也不踏实。结果有一天,他突然感觉头晕目眩,还伴有短暂的肢体麻木。同事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短暂性脑缺血。

虽然这次没留下什么严重的后遗症,但医生给他做血管检查时发现,他脑部动脉的弹性已经下降了,专家说这就是身体发出的 “预警信号”。长期睡眠不足,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修复,激素水平就会紊乱,交感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血压也会跟着剧烈波动。血压不稳定,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就大,时间长了,血管壁就会出现一些微小的损伤,还会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是维持血管舒张和血流顺畅的关键物质。一旦这个分泌机制出了问题,血管就容易收缩、痉挛,血流受阻的风险也就大大增加了。而且长期缺觉的人,身体里的炎症水平普遍偏高,各种炎症指标都能反映出身体正处于应激状态。
这种状态虽然短期内可能没什么明显症状,但对脑血管来说,就像慢性毒药,一点点侵蚀着血管的健康。所以说,别以为脑梗是突然爆发的,其实是身体里的各种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睡眠就像是身体的 “清洁工”,你不让它好好工作,血管里的 “垃圾”、斑块、炎症就会越积越多,总有一天会引发大问题。

还有经常情绪激动这个问题。有些人脾气特别火爆,一点小事就容易生气、激动,总觉得这只是性格问题,其实这对血管的影响可大了。每次情绪激动的时候,身体就会进入高应激状态,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血压和心率也会迅速上升,血流速度突然加快,然后又急刹车,这对脑血管的冲击就像海浪拍打礁石一样。特别是本身就有高血压的人,这种血压的剧烈波动,就像不断往一根老化的水管里灌高压水,水管迟早会破裂。我认识一位退休教师张奶奶,她年轻时工作压力大,脾气一直不太好。退休后,还是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发火。有一次,家里因为一点琐事起了争执,张奶奶特别生气,结果突然说话变得含糊不清,右手也举不起来了。
家里人赶紧把她送到医院,一检查,是急性脑梗。研究发现,负面情绪会对自主神经系统产生很大影响,让交感神经持续亢奋,导致心血管系统过度反应。像愤怒、恐惧、焦虑这些情绪,对血管壁的刺激特别强,会让血压、心率、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而且这种升高是毫无预兆的。如果脑血管本身就有粥样硬化或者微小动脉病变,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啊,保持稳定的情绪,其实是保护脑血管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别小瞧了坏脾气,它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脑血管。

最后说说久坐不动。现在的人啊,大部分时间都坐着,不是对着电脑工作,就是躺着玩手机,表面上看只是腰酸背痛,实际上对血管的伤害可不小。我有个朋友是文职人员,每天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一坐就是八九个小时,除了上厕所,几乎都不离开座位。平常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可就在某天中午,他刚站起来没一会儿,突然头晕目眩,直接摔倒在地。同事们吓坏了,赶紧把他送到急诊室,诊断结果是小面积脑梗。人坐着不动的时候,腿部肌肉得不到活动,就没办法挤压血管帮助血液回流,静脉回流就会变慢,血液在下肢越积越多,就容易形成小血栓。这些血栓平时可能没什么动静,但一旦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就可能随着血流流到脑部,卡在狭窄的血管里,引发栓塞性脑梗。

研究表明,连续久坐几个小时不活动,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下肢血液回流的效率会明显下降,血流速度也会变慢,血液还容易处于 “高凝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就算血管本身没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问题,也可能因为一个小血块的 “乱跑” 而引发栓塞。而且长期久坐还会影响血脂代谢,让血糖水平升高,给血管里的斑块形成创造了 “良好” 的环境。你每天坐着不动,可不是在省力,而是让血液在身体里 “原地打转”,肌肉不参与血液循环,血管也会变得 “懒洋洋” 的,时间长了,哪怕你平时体检没发现什么问题,也可能突然就因为脑梗栽个大跟头。现在医学上已经把 “久坐” 列为一个独立的心脑血管病风险因素,这可不是在吓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