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90后”创办的这家鲁企,何以成长为独角兽?
作为港澳青年在内地创业的代表,极视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视角”)由3个“90后”共同创办,已成长为独角兽。其联合创始人、总裁陈硕获得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荣誉。如此成绩,得益于什么?4月11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民营企业家系列记者见面会第一场,陈硕给出了答案。
回顾企业发展,陈硕认为,极视角抓住产业发展初期的创新机遇。
当陈硕和另外两名创始人读硕士和博士期间,就预感到人工智能将会应用于千行百业,场景也会呈现多样化与碎片化,只靠一家企业无法满足所有需求。于是他们开创了“算法商城”模式——类似于智能手机的应用商店,通过开放的工具和平台将全球开发者汇集起来,开发出成千上万种算法和场景,需求方能够像下载APP一样获取AI能力,他们也因此有幸获得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同时,他们持续在底层技术和产品上开展攻关,持续突破了算法商城构建、工具链优化等关键技术,搭建起数据、算力和应用之间的“桥梁”,有效降低了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门槛。
除了上述因素,极视角抓住产业深入应用的服务机遇。人工智能需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能释放最大价值。在陈硕看来,山东及青岛拥有齐全的产业门类与应用场景,还有着良好的营商环境。在2021年深化山东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会上,极视角作为省重点项目将总部落地山东青岛。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和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极视角实现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和平台工具服务政企客户超过3000家,并持续助力省内龙头企业参与“人工智能+”行动,协同打造数字车间、数字工厂、数字产业链。
在发展中,极视角抓住产业变革的突破机遇。“当前人工智能进入2.0时代,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AI正深入改变产业发展范式。极视角全力攻关以多模态大模型为基础的完整工具链体系,牵头承担了2024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填补了省内在相关领域的产品空白。”陈硕说。
如今,经过近10年发展,极视角已成长为行业领先的AI基建与应用服务商,形成了独特的平台和生态优势,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三年来,其累计研发投入上亿元,平均研发投入达3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软著94项,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9项。
目前,极视角已聚集超40万算法开发者,积累1500种大小模型算法,覆盖100多个细分行业,算法SDK数量国内最多。同时打造了“星光栈市”产品体系,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当下,人工智能正重塑全球创新格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加速国内大模型应用的落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新繁荣。
面对这样的态势,陈硕表示,极视角一方面将利用开源模型能力,通过自身在产业服务和AI基建方面的经验,加速大模型在产业侧的落地;另一方面将通过创新驱动和生态聚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加速大模型落地方面,极视角将充分利用山东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深化共创和陪伴式开发模式。目前,极视角共创和陪伴式开发模式已助力青岛地铁、青岛港等省内多个龙头企业深入实施“人工智能+”,打造行业垂直大模型,共同走在全国前列。
“我们认为,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传统企业与新兴的技术和企业深度合作。只有把传统企业应用场景孵化出来,帮他们实现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双赢,也更有价值。我们将坚定地和更多山东产业的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挖掘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陈硕告诉新黄河记者,面向未来,极视角将在山东加速融通AI产业链上下游,助力构建AI产业的“创新飞轮”,以中国式创新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新范式。
记者:黄敏 编辑:俞丹 实习生:王艺洁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