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向“新”而行,延“链”发力!广州海珠区政协委员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建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6:36:00    
“四链融合”挺进大模型发展深水区、推动中小微企业落地AI应用、发展微短剧行业……日前,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围绕打造海珠区发展的“新动力”“强引擎”分享了真知灼见。
2020年,广东省大湾区领导小组将海珠区琶洲规划为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片区。当前,海珠区落地超100个大模型应用,集聚泛人工智能企业超7000家,初步探索出了以AI大模型为特色的发展路子。
如何让大模型的浪涛从技术奇观涌向产业深海?蔡果卓委员认为,海珠区要紧抓趋势,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在细分赛道抢占风口、弯道超车。建议以“四链融合”构建AI大模型产业新格局,即强化创新链、夯实数据链、优化人才链、完善服务链,为海珠打造一座“造舰厂”。
年初,DeepSeek的火爆让大家过了一把AI的瘾,但存在着“简单用不太行,复杂用不太会”的问题。尚萌萌委员在会上呼吁,用AI赋能中小微企业,让AI从“科技神话”变成每个企业都能用的“生意帮手”。她建议,组建行业AI应用联盟,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构建低门槛AI应用平台,降低使用成本;在琶洲大模型服务平台中设立应用专项,支持AI应用培训及人才培养;鼓励AI应用公司聚焦中小微企业应用场景;打造广州海珠区AI应用示范基地。
姜虹委员则看到了人工智能应用在教育领域的潜力,她建议抓紧建设“海珠区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基地”,采用“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多方合作”的模式,布局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场景的“未来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这个基地将不仅是一个教学场所,更是一个集体验、实训、展示、行业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基地的建设将助力海珠区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走在前列。”
不仅要全面赋能,更要强基补链。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和核心。张治委员认为,海珠区要打造环湿地创芯价值圈。建议紧密结合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内链主企业的需求场景,打造环湿地创芯价值圈“芯”﹢“智”特色,并通过投促一体的方式,引进广州、深圳主要晶圆、封测企业的重点客户落地海珠,吸引国内芯片企业在海珠区设立华南中心,完善创芯价值圈的配套服务等。
在“数”和“智”之外,委员们还为海珠区描绘了多个发展新图景。“微短剧产业迅猛发展,有望成为海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程敏珊委员认为,海珠区有产业基础,数字文娱营收达570亿元;有数字经济的优势,区内头部平台聚集。她提议借助政策支持、平台资源、产业大会和龙头企业等资源、做强生态圈等措施,进一步打造海珠区数字文娱产业高地。
在全球生物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合成生物技术已成为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会上,宋啸亮委员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合成生物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构建合成生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建议,助力海珠区打造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产业中心。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正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文宇轩委员建议从研技术、探场景、育产业、强保障四个方面发力,助力海珠区低空经济“高飞”。
热烈讨论的背后,传递着委员向“新”而行的信心。区政协主席温志文表示,区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充分发挥优势,以政协高质量履职共同书写海珠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揭春雁

通讯员:黄慧妍

文字编辑:张佳琪

新媒体编辑:石伟

审核:李木元